國術與格鬥技國術與格鬥技 國術不知曾幾何時,常被批評華而不實,大眾的印象似乎都停留在小說或漫畫,不然就是認為套路比賽代表的是國術的內涵,有的人認為打也打不過拳擊或格鬥技,所以常被批評或恥笑,這對國術練習者來說,是很灰心沮喪的事。 但是我們回過頭來看,國術的創立環境是在戰場或是沒規則的兵荒馬亂當中,這和現在一般格鬥技的ㄧ對一擂台的立足點原本就不同。 不同的環境和場合,造就了不同的格鬥技巧,衍生出最適合的武術 舉個例子:卡波耶拉誕生在雙手被綑綁的黑奴中,在平常也許實用性沒這個高,但當雙手被綑綁時,就會轉變成最實用的武術!國術也是如此,原本孕育在沒有規則的戰場或是比鬥當中,面對的敵人可能是ㄧ對多或是有持兵器的敵人,可能是一翻兩瞪眼的局面,所以攻擊方法自然大為不同。 而我們學武術都是希望能夠防身,健體,實用,在現實中我們會碰到怎樣的情況?難道跟擂台一樣不能打後腦或是有規則嗎? 所謂的真實格鬥又是如何?真實格鬥,是指真正的攻擊,不是一般的酒吧鬧事,或那種在校園常見到的你一拳我一腳的兩個人打架,指的是真的會危及你的生命、讓你傷殘、危害你的家人的那種真實暴力事件。真實格鬥中要了解幾種需求和狀況,畢竟面對的狀況和擂台競技大不相同 1.最好具備具備兩種以上的格鬥技巧,尤其是立技打擊與摔跤擒拿這兩種技巧的掌握。當遇到各種狀況時,才不會容易手忙腳亂 2.心理素質要夠強健:遇到危機狀況,都會緊張或遇到壓力,必須要沉著冷靜的去解決問題,如果日常有類似競技的訓練,比較能夠適應危險狀態的發生性 3.擅用隨手可得的武器:武器在危機時,會是最大的敵人,也可能會是你最大的幫手,一根鐵條,木棍或是雨傘,經過日常的訓練,都可能變成防身的利器 4.無規則和擊打要害:遇到緊急情況時,不論是一對多或是一對一,最好的方法就是盡快尋找脫身機會,不要想說像電影裡一打十的情節,那是拍片,不是現實。要有快速解決對方的想法,不要在乎擂台上規定不能用肘膝,不能打後腦的規定,謹守中線理論,快速的使對方失去戰鬥力,並且離開危險 5.避免接觸戰或是地板戰鬥許多現代格鬥家很注重地板技的訓練,而且時常強調將敵手壓制在地上是結束格鬥的最好方式,但很多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大誤解。第一、MMA(綜合格鬥技)在比賽中的表現會被擂臺、規則以及一個很難達成的KO(擊倒)方式所限制,所以這種情況下,在比賽中將對手拉到地上以關節技或絞頸來獲勝會是十分有效的方法。第 二、MMA(綜合格鬥技)的比賽是運動的一種,不是你死我活的格鬥,而且比賽中一次只需面對一位對手,所以把對手拉倒到地上會是一個很好的策略,但運用這種策略於現實中可能會讓你送掉一條命。現實中你不會只面對一位對手,這種狀況下拉倒對手之後,你可能會換來一陣拳打腳踢。第三、酒吧打架時常被人與街頭的挑釁混為一談,酒吧打架(或校園打架)通常也是一對一,也不會使用武器或致對方於死地。如果在街上遇到對手持武器,你拉他到地上想用地板技解決或是纏鬥扭抱會是件很笨的事,對方的刀、或地上的玻璃碎片或是其他尖銳物都可能重傷你。第四、對手的噸位很重要。對付一個比你高大的對手很不容易,要跟他摔角更是一件蠢事。要用摔角擊敗一個比你高壯還有可能瘋狂動怒的人太難了,特別是拉到地上想用地板技制服他更是難上加難(所以那些比賽都有量級之分),如果你的對手有你兩倍壯,你當然要盡可能不讓他抓到你。我很贊同練習地板技而且列為必修武術課程,且也認為地板技術的威力無庸置疑,也認同你總會遇到被拉到地上的狀況,在那時熟悉地板技的人就知道如何防衛自己。但是在街上遇到挑釁時, 絕對要避免在地上混戰的狀況發生,這就是許多教防身術的人並未強調地板技的原因,有些防身術課程會提到一點點地板技,有些會在基礎時教一下但都秉持一個原則,那就是”盡量將你的對手扳倒,但自己絕對不能倒。 面對這樣的情況,各種武術都有他的ㄧ套的方式,畢竟沒有最強的武術,使用的武術的是人,學會看場合用適當的技巧,那才是對的! 電影霍元甲中說過: 武術沒有強弱分別,只有習武之人的能力高低對於武術而言只有分是否夠全面性質 武術的全面性武術的全面性並不是指現在流行的UCF類型的綜合武術,武術的全面性應該指的是是否能夠應付比較多的情況 現在我們一般所稱綜合格鬥技指的是以格鬥技擊為主的綜合技術以比賽場上常見的技擊運動為模式,拳擊、泰拳、跆拳、柔道、柔術、kickboxing、散打...等等。 不分門別派,以比賽運動為主的的綜合格鬥法。 當然此種綜合格鬥會針對比賽場上必要的技術加以磨練,立技、摔技、寢技,心肺肌耐重訓為主要練習項目。而擒拿、要害打擊、武器等的技術因不屬必須需求,所以不會過多著重。他的目的在於擂台上的勝負,並作加強訓練,以格鬥技能來說算是屬於較全面性質的,尤其是ㄧ對一擂台運動,目前幾乎已經涵蓋了大部分所需要的技巧。在潮流的發展下,這種模式因為比賽場地與規則限制,也開始逐漸定型也就是"寢技王道"的發展,越來越多MMA比賽開頭沒多久就是抱在地上纏打因為這的確是在此種規制下,最容易贏得比賽的方式當然擅長立技且勝率不錯的大有人在,但帶入地板還是最安全且最快速的獲勝方式所以爾後的MMA已然發展成一種專業的技擊比賽,MMA一詞以獨自成一系統跟原本Mixed Martial Arts的意義有所分離,只是比較接近各種技術的比賽架式也從上段防禦逐漸轉變為中下段,體重壓低,中門敞開的模式..原始的綜合格鬥與國術為何缺乏寢技最原始的綜合格鬥是指包含了兵器,兵法,戰技,防身技巧等武術,這部分已經和現在擂台上運動的發展有些出入。對於早期的兵將來說,要求的是快速的解決對方,先學習怎樣練習手邊的兵器,若沒兵器要如何搏鬥,和各種戰鬥技巧,這是類似現在軍隊中先練習打靶,後練習刺槍,在練戰技或莒拳等。 那國術是否具備武術的全面性?這要看派別和種類!大抵國術缺乏了寢技的技巧,在一對一面對這類高手時,就會容易落入地板拳的掌控,但這也恰巧順應了國術發展的歷史中,所面對的情況,在地面戰鬥時,會面對馬匹的踐踏或是短兵器的交接,大家有練過八卦掌,應該了解雙鉞在近身時的威力或是螳螂的通天掌的打擊技巧,也因為如此,國術能夠避免纏鬥就避免,但有出現了寢技發展的缺口。我們綜觀古武術的發展,不論是日本或是印尼,菲律賓,泰國等,都是缺少寢技這塊,日本有柔術或是柔道,合氣道等寢技的發展,但與和室塌塌米的起居歷史有很大的關係,總括來說還是以立技的關節擒拿或摔技為主軸去發展。 國術者該如何看待擂台因為太平盛世年代,冷兵器的式微,許多武術中強調的兵器訓練或是立技關節技巧,變成只是特定的職業才會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擂台運動,但是擂台運動並不是唯一評論武術強弱的標準,轉變為運動後,就會出現了規則和特殊的練習法則。國術練習者不用太過於執著於擂臺的輸贏和強弱分別,畢竟上了這個台子,就需要最適合的武術去應對,這也就是很多MMA比賽有空手道,跆拳道選手去參加,但是在發揮上大家ㄧ樣都用拳擊或是下段踢,然後拖到地板上來做勝負,因為這就是一對一中最好用的手法!國術愛好者不需要太過在乎擂台上的成績,畢竟學的東西原本就不同。最好的格鬥高手,不ㄧ定是最棒的保鏢或是軍人,同樣的最棒的軍人也不會是最強的格鬥高手,在幾場台灣舉辦的總合格鬥賽中,不少知名的師傅,被年輕小夥子打掛,但是真的面對危機時,最快解除危機狀態的不ㄧ定是年輕格鬥家。 武術界最近有個很好的例子: 一群學武的友人在馬德里太陽廣場遊覽時就遇過這樣的狀況三人出遊,七八點天還很亮,卻在小巷裡被當地的悍匪團偷襲搶錢還傷人,結果墊 後的 老師父被先攻擊,卻反手制伏了兩個人,同行的格鬥家反而被搶掉包包,打不到半個隻人就全溜了,手腕跟大腿還被狠狠的劃傷了兩刀,結束是有兩人的包被搶走,老師父守下了行囊,而後才有錢去就醫報警這樣。 (只是警察根本不理會,不了了之)不知如此您是否能理解,不同領域都是專業,專業有專業的分野爆破大隊不ㄧ定會用狙擊槍,狙擊手不ㄧ定擅長近身搏擊,軍用格鬥技不會是擂台武術的主流術業有專攻,當你心儀擂台上的強者,那就去尋找最適合擂台的武術 當您認同國術的技法,那就努力的鍛鍊自己無需自滿認為國術最強,不需吹噓神話,也別隨意的否定自己所學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標,努力的練習,醉心在其中 挑戰自己,ㄧ次比一次好那才是練武最大的樂趣和意義 (本篇為讀台北日本古綜合古武術流派~養正館高德華老師文章後所寫心得並多處引用及改編自該文章) 養正館http://www.budoasia.com/index.html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