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運動行銷發展與國術淺談運動行銷發展與國術職業運動的發展並不容易,進行職業化運動前,首先要培養根基,當有根基廣時,參予或了解的人口有ㄧ定數量時,才能支撐起業餘為主的主幹,進而開出職業運動這朵美麗的果實。興趣的培養當年師爺的目標是正確的,從校園開始匝根播種,並且在漫畫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引起大家的興趣!對一門運動來說,讓參予者感到有趣或是有興趣是最重要的事,尤其項武術運動來說,可能比其他運動還要辛苦,要如何把這份熱誠或興趣延續下去?這是一個大的課題。運動化的問題和優勢國術運動是誕生於冷兵器時代,冷兵器時代的武術,在現今遇到最大的課題就是,兵器適用性的問題,也因此居合道發展成劍道運動,但是在發展成運動後,容易偏離原先的軌道,以劍道來說,遇到的問題變成大家會以為真的有武器在手時,攻擊的部位還是頭腰手,反而忽略了下盤等地方。當然這也是任何武術發展進入運動化後會遇到的問題,就像空手道的寸止,跆拳道只變成雙手下垂純用腳攻擊的模式MMA運動改成壓低身體的姿勢,或是散打運動努力的使用摔技。都會和原本武術目的產生差異性質。武壇系統還保有中國劍擊比賽和大槍比賽的發展,是讓平和時代的大眾能夠了解較為接近原貌的中國武術的機會,藉由比賽也能讓學習者產生更強的動力去練習或接受挑戰,並且和套路動作互相結合,這是運動化的好處。目前國術需面對的課題套路國術運動除了大槍和劍藝比賽外,大多數的拳,刀槍棍或奇門兵器仍然屬於套路競賽,套路競賽欠缺了刺激性和娛樂性質,而評分標準又容易流於裁判主觀,變成偏向舞蹈或體操一類的競賽,以空手道或跆拳道類似的比賽來看,反而這類的比賽並是主流,但是在升段面須要配合型場或套路才能取得升段資格。國術何妨也做參考,把套路當做檢視學習下階段資格的方式,也不是不好。如此也不會偏廢一方徒手技擊技擊方面,傳統國術和散打等還是有很大的差異性,傳統國術中很多擊打後腦,要害等動作,甚至肘膝的運用,在規則上的制定大為不易,這需要大家集思廣益,看是否可以發展出較好的謢具或規則來因應。個人以為國術若要發展出技擊武術,首先手套需要簡化,以小型露指手套為主,畢竟古人在國術創立時,並沒有手套這種東西,所以在擊打方面,頭部多使用掌底為主,就是避免手指受傷(這點古武術系統大多相同,包然空手道,日本柔術等)露指手套的好處是因為國術中有許多擒拿的手法,屬於立技關節技系統,若是使用大型或是包覆式的手套,這種特色就完全無法展露出來,變成以推拉扯摔的摔技為主,那對國術原本的目的和風格有很大的不同。護具護具方面最好是用類似空手道的面罩式護具,國術有許多擊打臉部的動作,面罩式護具提供較好的保護措施,另外因為使用小型露指手套,保護力或是防禦攻擊力方面都會有影響,變成防守方式需要和拳擊類型的做區隔,防禦方法則較接近原先的三尖相對法或是以拍打方式為主的方式。身體護具則需要多方考量,國術中有不少肘膝的動作,如果去除掉的話,許多拳術的風格性就減少很多,再者擊打下陰,咽喉等手法,在技擊實用上非常有用,但是運動發展方面,是否能有相對應的護具?這是需要解決的難題。規則參考積分制和ko制度並行,例如說抹眉或插眼的動作,是否可以用吋止的手法來做積分參考?摔技的運用或擒拿的運用,則可參考類似柔道的評分方式,而ko制度則避免選手過於追求積分,忽略打擊能力等。很多地方還需要集思廣益的去思考或尋找解決方法。兵器技擊除了原本的大槍或劍術比賽外,是否有發展其他兵器的可行性?兵器運動能否與徒手技擊相結合?這也是可以思考的地方。迫切需要面對的課題當年劉師爺所播下的根基和種子,目前皆為青壯年一派,反而年輕一代的學子減少了新血的注入,在學校社團上不適合過於僵化的硬操,要讓學生有參予感和榮譽心,讓大家有ㄧ個歸屬感,了解自己是團體中不可獲缺的一份子。在推廣方面,不宜過分保守或封閉,網路平台是很棒的一個省錢有效的推廣方式,不單只是用個人網站來推廣,包含PTT,論壇,甚至yahoo知識等都是推廣的好地方,但發言時要謹慎小心,畢竟網路紛亂,EQ要夠,少做口舌之爭會比較好ㄧ點。 再來就是興趣的啟發,當年許多年輕學子學習,是因為拳兒ㄧ書或是鐵拳的遊戲來產生興趣,現今詠春熱潮也是因為電影的關係而發展。希望不久的將來,大家能夠集資拍一齣師爺的傳奇故事(真實歷史就夠吸引人了)也許八極拳和國術的根基能夠更茁壯成長,吸引新血的注入。 銘謝:謙大,S兄,張大哥,無大,豬豬…等前輩提供意見給我參考
2